孕婦內分泌異常致流產做何檢查

本文Tag標簽:備孕/習慣性流產/孕前檢查??

  對疑為內分泌因素所致的習慣性流產患者在非孕期應做以下檢查。

  (1)基礎體溫測定:黃體正常壽命為12~16日,一般為14日,雙相體溫的黃體期持續(xù)時間至少12日。體溫上升迅速,幅度至少在0.3℃以上,如體溫上升緩慢(超過2日以上)或基礎體溫上升少于12日者提示黃體功能不全。

  基礎體溫是指于休息6~8小時后,尚未起床、進食或談話前所測得的體溫,它可以間接反映婦女卵巢的功能,有一定的參考價值。人體溫度的平衡調節(jié),是通過神經體液控制全身代謝活動所維持的,基礎體溫是機體在靜息的情況下所產生的溫度,故亦稱為靜息體溫。

  成年婦女卵巢排卵后黃體產生孕酮,有致熱作用。其作用于丘腦的體溫調節(jié)中樞而使基礎體溫升高。一般認為,當血液中孕酮濃度達到12.7毫微摩/升時,即可出現(xiàn)基礎體溫升高的現(xiàn)象,而且開始上升的時間基本上和排卵的時間相一致。因此在整個月經周期中,呈現(xiàn)出卵泡期體溫較低而黃體期體溫升高的雙相曲線變化。但亦有少數(shù)病例,體溫中樞對孕酮的反應不敏感,則雖有排卵及黃體形成,基礎體溫無后期升高(單相型曲線)。

  測定方法是于每日清晨醒來后(值夜班工作者于休息6~8小時后),尚未起床及參加任何活動之前,用體溫表即量體溫5.分鐘,記錄于基礎體溫單上,按日連成曲線,如有性生活、感冒發(fā)熱或用藥治療等情況,亦在單上注明,以便診療的參考。具有正常卵巢功能的育齡婦女,基礎體溫有其特有的曲線規(guī)律。在月經周期的前半期(卵泡期),基礎體溫波動于低水平線上(36.5℃左右),在排卵期則稍下降,然后上升進入后半期(黃體期),一般上升0.4℃~0.6℃后,約在37℃左右,維持到月經來潮,體溫再下降。排卵期的體溫下降,有時不明顯,也不是每個周期均出現(xiàn)。黃體期多恒定在14天左右,如高溫相不足12日,是由于黃體過早萎縮。體溫上升幅度不足0.4℃,但持續(xù)時間正常,提示有黃體發(fā)育不良,孕激素分泌不足。黃體期延長超過16日,預示可能早孕,如超過20日,診斷早孕的準確率達100%。

  (2)子宮內膜組織學檢查:黃體期子宮內膜組織學檢查能夠較真實地反映雌激素、孕酮的生物效應,是目前公認的較為可靠的判斷黃體功能的方法。一般于月經周期第22~23日或經前2~3日取內膜,如子宮內膜組織學特征落后于月經周期,可診斷黃體功能不全。

  (3)生殖激素測定:有習慣性流產史者應測血中促卵泡成熟素、黃體生成素、催乳素、雌二醇、孕酮、雄激素的水平。一般反復流產者,促卵泡成熟素水平偏低,黃體生成素、催乳素、雄激素水平偏高,而雌二醇與孕酮水平降低。

  (4)超聲檢查:可動態(tài)觀察卵泡發(fā)育情況和子宮內膜厚度,子宮內膜厚度被視為對孕卵接受的標準,并可間接反映黃體時間。

還有疑問嗎?請留下您的問題,15分鐘內回答您!